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剛剛過去的2022年,濟南的環境質量實現新突破:全市PM2.5濃度為35微克/立方米,在全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一,同比改善10.3%;濟南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的排名進步幅度超過10個位次,為排名制度設立以來的最好水平;優良天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天,為歷史同期最好水平;水質指數全省第一,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,創歷史最好水平。
2022年,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奮力書寫省會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。
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 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更濃、成色更足、底色更實
過去的一年,濟南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。明確8大類112項工作任務,統籌推進揚塵源、燃煤源、工業源、移動源、生活源聯控聯治。明確揚塵防治標準,推行智慧監管,壓實揚塵防治責任。加強大型燃煤鍋爐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監管,確保超低排放改造成效;動態排查取締97處低空排煙設施;持續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工程,減少散煤污染。強化工業污染深度治理,升級改造治污設施99套。綜合績效分級和民生保障等因素,對4256家工業企業和1989處施工工地實施差異化管控,重污染天氣應對更科學、精準。“車油路”統籌治理,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,實施老舊汽油車提前報廢更新補貼政策,不斷推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。
去年1—11月,濟南環境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,無重大環境安全事件發生,省會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更濃、成色更足、底色更實??諝赓|量方面,全市綜合指數為4.31,同比改善6.51%。濟南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的排名進步幅度超過10個位次,為排名制度設立以來的最好水平。全市PM2.5濃度為35微克/立方米,在全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一,同比改善10.3%。優良天數達到217天,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1天,為歷史同期最好水平。
在水環境質量方面,國、省、市控斷面和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實現100%達標;國控斷面好三類水體比例達到100%,水質指數全省第一;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,創歷史最好水平。
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%,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。
全力做好環境要素保障 創新制定非重大變動 無需環評清單
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,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。2022年,濟南出臺《助企紓困服務高質量發展的20條措施》,將38個行業169類項目納入環評豁免正面清單,創新制定非重大變動無需環評清單,為企業紓困減負。同時,強化總量要素保障,挖掘并完成88個污染物減排項目,開發全省唯一的市級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信息化管理平臺,創新出臺總量指標調劑工作規程,全市范圍內統籌調劑總量指標,全力保障比亞迪新能源汽車、重汽智能網聯重卡等38個省市重大項目順利落地。
執法不是目的,而是促進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、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手段。去年,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繼續創新執法監管,實施差異化精準監管執法。正面清單企業增加至265家,對清單內企業開展非現場檢查1174次,減輕、從輕和免除行政處罰140余件,減免罰金1631.35萬元。積極培育經濟新增長點,壯大環保產業,編制環保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;完成環保產業調查入庫工作,入庫調查企業623家。加大環境治理工程資金投入,提報37個項目進入中央生態環保項目庫,申請資金約6.44億元。
全面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 轄內黃河流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
在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》中,濟南被直接點名4次,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更是《綱要》唯一支持建設的實體性新區。
在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,全力改善黃河流域環境質量方面,濟南督促實施北大沙河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,持續改善黃河水質,黃河干流濼口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等級。持續推進黃河流域“清廢行動”,排查出765個固體廢物污染問題,目前已完成整改758個。
同時,濟南堅決保障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穩定。加強生態保護,聯合開展自然保護地生態破壞問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;深化生態文明創建,市中區、歷城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稱號,歷下區、商河縣獲得省級生態強縣稱號及2000萬元資金獎勵;協調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,完成《濟南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》編制。開展生態環境領域安全生產拉網式排查,發現隱患問題747個,整改完成702個,剩余問題正督促限期整改。安全處置醫療廢物2.8萬噸,其中涉疫醫療廢物7890噸;全市應急狀態下可調度協調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270噸/天。完成中央、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228項,11個整改案例入選省級典型案例。
在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上,全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。積極推進新一輪“四減四增”行動,開展34個重點項目現場督導。全力推動重點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,組織鋼鐵、石化等行業的22家重點碳排放單位開展碳排放數據報送。
系統謀劃統籌治理 加快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
新時代新征程,承載光榮與夢想,呼喚奮斗與擔當。2023年,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繼續突出精準、科學、依法治污,堅持系統治理、源頭治理、綜合治理,統籌PM2.5與臭氧協同治理,統籌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態治理,統籌城鎮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,統籌傳統污染物與新污染物治理。
在“氣質”改善方面,濟南將堅持減污降碳一體謀劃、一體推進,堅決打贏重污染天氣消除、臭氧污染防治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三個標志性戰役,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,完成省下達的年度空氣質量改善指標。
在水環境治理方面,加強河流斷面水質預警,強化入河湖排污(水)口監督管理,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,確保國省控斷面水質持續達標。
在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和修復方面,強化重點建設用地土壤調查和評審,加強土壤污染重點單位源頭預防,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。
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,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、穩定性、持續性。扎實推進各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,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。持續開展危險廢物、核與輻射等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,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。
2023年,全市生態環保人將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,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,推進執法監管、幫扶服務“雙到位”,優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,保障監測數據“真、準、全”。完善網格監管體系,深化智慧環保平臺應用,加快“智慧生態黃河”建設,持續提升精準科學依法治污能力,推動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。